他不算贵,都是宫里打造的,除了陛下亲手打造的那两样,折价不过百银左右,但是这些东西说不贵,的的确确是万金难求,就以陛下亲手制作两物而言,用什么价格去衡量呢?
成敬特别希望多送几个奇功牌大礼包出去,这代表着又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取得了陛下的认可。
农学堂的设立户部不反对,礼部也不反对,这可是老尚书的次子,礼部多少要卖这个面子,唯独这翰林院的声音最大:一群泥腿子都没洗干净的家伙,也配做天子门生?
奈何皇帝不嫌弃,翰林们、国子监的禀生们喊的声音再大,也是没任何用。
倒是那几个月的月考,一次比一次难,难的翰林、禀生们挠头发。
而礼部尚书姚夔在大明东华门外张榜公布进士名录之前,上了一份《大明兴衰疏》,这份奏疏极为冗长,乃是一道不折不扣的万言书,这本万言书,朱祁钰将全文贴在了邸报之上,内十事不漏一字,不缺一篇,外十事取了两篇,整本邸报,只有这本兴衰疏。
这本兴衰疏里,从内外两个角度,一共列举了大明兴衰二十事儿,这是旧党的巨大胜利。
内事十事分别是:
第一事为:确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皇权和臣权的共同认知,为基本政治正确。
并且指出,一旦共同认知衰弱,会导致其他共同认知的崛起,无论这种认知是内生还是外来,这种崛起,会从根本上对老朱家的江山,构成竞争甚至提出挑战。
第二事为:皇权和臣权的合理界限。
以大明文皇帝亲征教谕太子敕为基本纲领,确定皇权和臣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权力边界,更是确立了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基本范围和权责。
第三事为:大明基本政治运行逻辑。
即部议、三司、九卿、文华殿廷议、六科给事中封驳事为基本政治框架来处置国事,并且对党锢为害之事,请确律法,来确保党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