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恰恰是最糟糕的。
历史上无数次兴文匽武都带来了极大的恶果。
无论是白登山之围后的大汉,还是八王之乱之后的晋朝,亦或者开元盛世中的大唐,还有饱受军头黑道政治倾轧选择重文轻武的大宋,无不证明了这种美妙的想法,必然招致恶果。
大明曾经走上了这种美妙且十分愚蠢的想法之中,在兴文匽武的道理上,一路下坡。
所以大明输的一塌糊涂,大明用五十万的壮丁,说明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放弃幻想,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为什么这种美妙的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战争是必然的。
战争从来不是兵推棋盘,他诞生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无力抵抗,最终一方彻底臣服于另外一方的意志。
如果有一方能够绝对地忍受,那么就不可能进行战争。
但是会有一方能够长期绝对的忍受吗?
必不可能啊。
仅在大明这八十余年,直接破关的瓦剌人、选择跟随反复横跳的鞑靼人、看到大明实力衰弱趁火打劫的女真人,无不说明一个道理。
只要大明没有完全战胜敌人,没有完全胜利,就不得不担心敌人战胜大明。
所以,在没有取得完全胜利之前,战争必然存在,那么无论多么美妙的想法,它多么完善,它也只能削弱对手,甚至导致对手恢复实力。
放弃武力,都是一种愚蠢的想法。
那么应该怎么样作战呢?
战争从古至今,无外乎两个因素,战争的手段和意志的强弱。
战争的手段是可以预期的,但是战争的意志却是不可以判断强弱的。
也先并不是个蠢笨的人,他从战争中磨砺而出,但是他低估了大明军队的抵抗手段和意志。
在君出、虏入、播迁、党祸四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