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之中到底能否有人可以抛去地位之别,以客观的视角去解析自己对于大夏,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无论功过,只要敢言,便都是加分之项。
起码只要不是歌功颂德、华而不实的文章,在他这里便都能入眼。
文华殿,后殿之中。
洛离用着神念感知,看着一炷香过,已是神色各异,用着独属于自己的见解,去作答这份试卷的一众学子,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来正如宰相和左祭酒所言,这次殿试第一批的科考士子们,果然都不是普通之辈。”
“好好培养,就算是殿试落选,在未来也未尝不能大放异彩。”
洛离端坐于首位,神念分布在前殿四方,一边监察着异动,一边大致扫了一眼那些未完成正在作答的答卷,便对着眼前的梁温和左白鹿出声感慨道。
整个文华殿,笔锋不停之人,几乎每个人都没有那种愚蠢之辈。
除去极个别外,大部分人所作之答,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足以叫洛离眼前一亮。
其中还有极个别的答卷,则更是脱颖而出,而且这些杰出答卷里,竟还有一个令洛离极为眼熟之人。
原本的雁门郡守,在家国危难之际仍未曾弃城而逃的书生儒将,陈朝年!
日理万机,又兼征伐草原,因此在最开始封赏过后,洛离便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往日里,自己颇为赏识的陈氏英杰了。
没想到,年前以雁门民生未复,拒绝了长宁六部主官之职后,这已至三旬五六岁的俊逸儒生,竟然也来这长宁参与了殿试考核!
在事前,洛离并未对于殿试名单过目,所以直到陈朝年参与考试之后,他才算是注意到了这位雁门郡守。
当他看到这位中年书生的答卷后,则更是颇为满意。
他对于草原政局的见解,说起来与洛离和梁温陈昭等人,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