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挖墙脚吗?李子雄出这样的馊主意,可见境界不高,能力也不强。
这样看来,用这两个人当谋臣,确实是杨玄感的丢分项。那么,用人不当,是不是杨玄感失败的主要原因呢?也不是。因为杨玄感起兵一共两个月,这两个月来,韦福嗣和李子雄给他出的主意其实并不多,而且也并非所有的主意都是馊主意。既然并未掌握战争主导权,把失败的责任都推到他们身上,显然不合适。
那么,杨玄感到底为什么失败?根本问题恐怕在于杨玄感反得并不是时候。当时,隋炀帝固然是忙于对外战争,整天征发兵役劳役,让老百姓吃尽了苦头,老百姓也确实想造他的反,但是,统治集团内部还比较稳定,官僚队伍基本上并不反对隋炀帝。举两个例子就明白了。
第一个,杨玄感刚刚造反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儒生——治书侍御史游元在黎阳和他一起督运军粮,杨玄感劝他一起造反,还动员他说,我这是“帅义兵,以诛无道”,你追随我,不要有任何心理障碍。游元怎么回答他呢?游元讲:“尊公荷国宠灵,功参佐命,高官重禄,近古莫俦,公之弟兄,青紫交映,当谓竭诚尽节,上答鸿恩。岂意坟土未干,亲图反噬,深为明公不取,愿思祸福之端。仆有死而已,不敢闻命。”杨公,你爸爸杨素可是受国重恩,近代以来,没有谁比他的官大,也没有谁比他钱多。你们杨家兄弟都在朝廷里做着大官,朝廷对你们杨家不薄啊!你正应该竭尽全力,报效国家。现在,你爸爸坟上的土还没有干,你怎么就造反了呢?我觉得你根本不应该这样办。至于我,要想让我跟你一块儿造反,对不起,我宁死不从。游元骂杨玄感忘恩负义,誓死也不肯追随他,很能体现官员的基本态度。
第二个,杨玄感原本设想,如果能够把官员的子弟作为人质,就可以扰乱军心,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未如他所愿。来护儿的儿子投降了杨玄感,但是,来护儿照样率领大军讨伐杨玄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