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不能忽略不计了。经济中心逐渐南移,而政治中心还在北方,两个中心无法沟通,这样一来,原来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成了问题。隋炀帝镇守江都十年,对这种形势的改变认识得非常清楚,所以,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也有必要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
这样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有着非常严肃的政治、经济目的,是隋炀帝判断形势、高瞻远瞩的结果,绝不是帝王享乐或者是迷信这样肤浅的理由所能概括的。
二、运河构成
开凿大运河有十足的必要,问题是,具体怎么开凿?隋唐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中国的大地上跨了十多个纬度,全长四千多里。这么大规模的工程,规划必须先行做好。
隋炀帝做出的规划,有三点至关重要。
第一,分段开挖。
第二,尽量利用原有水道。
第三,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延伸。
先看第一个特点,分段开挖。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这五大水系是由四条运河沟通在一起的。沟通海河与黄河的叫永济渠,沟通黄河与淮河的叫通济渠,沟通淮河与长江的叫邗沟,沟通长江和钱塘江的叫江南河。这四段运河,大致分了三次开挖。
首先是大业元年(605)三月,开凿通济渠和邗沟。为什么这两段最先开凿?很简单,为了隋炀帝下扬州。扬州在长江的北岸。隋炀帝从洛阳到扬州,要先从黄河流域进入淮河流域,再从淮河流域进入长江流域。这样一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还有沟通淮河与长江的邗沟自然要率先开工。
其次是大业四年(608)开凿永济渠。永济渠沟通海河和黄河,一直可以走到北方的涿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为什么在大业四年开凿永济渠?为了打高句丽。大业三年(607),隋炀帝北巡草原,就在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