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 > 第五章 千秋运河

第五章 千秋运河(4 / 11)

畅。另外,即使信息通了,如何从北方调集兵力、财力到南方,也是一件麻烦事。

要知道,在人类发明铁路之前,人员也好,物资也好,只要是大宗的运输,就数走水路最方便,因为水力比人力、畜力都强大多了。可是,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一江春水向东流,除了西北的额尔齐斯河和西南的澜沧江,鲜有南北走向的水道。这样一来,如果想把北方的士兵运到南边,就会相当不便。

杨广是当年平陈战争的统帅,又亲自参与南方平叛,此后坐镇扬州十年,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怎么解决呢?他一上台,先营建东都洛阳,要在东部地区建立政治中心,目的就是及时对东边和南边的事态做出反应。

与此同时,他还要开凿大运河,利用人工水道把北边和南边联系起来,这样也好解决战争状态下运兵的问题。换句话说,在当时,开凿大运河首先是江南维稳的需要,也是维护统一的需要,是一个政治举措。只有考虑到这个因素,才能解释为什么隋炀帝刚刚下令营建东都,随即就下令开凿大运河,然后马上巡游扬州。因为在隋炀帝看来,这三件事本来就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再来看第二个背景,南方的经济发展问题。开凿大运河,可不是单向的政治考虑。它除了能把北方的军队运到南方之外,还能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这就涉及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江南开发。

在更早的秦汉时期,江南地区还一片荒芜,人烟稀少,非常落后,在整个国家中的经济地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当时的政治中心在关西,经济中心在关东,都属于黄河流域,所以,跟一江春水向东流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大动荡,很多北方人都到了南方,南方逐渐被开发,成了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到隋朝的时候,南方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而且发展后劲十足,俨然是成长最快的经济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