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坏人,一棒子打翻一船人不合理、不理性云云。
这样的事,刘协见得太多了,有足够强的辨析能力。
游侠也好,读书人也罢,都是要吃饭的。
他们不支持豢养他们、温文尔雅的袁绍,难道支持自己都没饭吃、低俗粗鄙的流民?
有良知,并且愿意付出行动,为贫苦大众谋福利的读书人毕竟是少数。读了几本书,就将自己当人上人,动辄就想启蒙别人的倒是数不胜数。
众生平等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真让他们与普罗大众平等,他们是坚决不肯的。
这样的争论以前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刘协有足够的清醒认识,也做好了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争论没有结果,却让人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根深蒂固,很难简单地说服,朝堂上必有一场激烈的交锋。
诸葛亮等人也做了心理准备。
——
不出刘协所料,两天后,张喜的奏疏就以六百里加急送到了长安。
大部分内容都在刘协意料之中,无非是袁术不可靠,不能操之过急,在庐江度田,将山东士大夫逼到袁绍一侧之类。
要说意料之外,只有一点。
即使出现了袁术伏击颜良这样的事,袁绍还是接受了议和,以渤海太守的身份上书称臣,请罪。
刘协本来以为袁绍会大发雷霆、死扛到底的。
这都能忍?刘协多少有些失望。
袁本初,你对得起李膺、范滂吗?党人的脸都被你丢光了啊。
在召开朝会之前,刘协先后找了杨彪、赵温、刘巴等人谈话,询问他们的意见,还派人去河东,询问荀彧的看法。
杨彪、赵温的意见大致相同。他们赞成在庐江试行度田,却反对袁术继续留在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