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学堂,招收百姓子弟入学。学成之后,一部分入朝,一部分在本地从事军政事务,担令郡县属吏以及军中将领。
以每年有五十人毕业计,十年之后,郡县一级的官吏至少有一半是接受过教化的新人,朝廷的政令上通下达将更为顺利。
为了便于教化,刘晔又建议在金城、酒泉、灵州设置纸坊、印书坊,刊印书籍,开启民智。
阎行听完,对刘晔大表赞同。
这个计划如果能顺利实施,凉州在天下太平之前就有了足够的基础,不必担心被山东迅速反超。
刘协随即命刘晔以侍中守后军师,协助阎行治理凉州,并监护羌校尉、河西都尉两部。
实际上,刘晔已经是有实无名的凉州刺史,大权在握。
经赵云推荐,郝昭被任命为河西都尉,赵昂为长史。
刘协又从随营的博士中挑选了几个人,分别安排到河西、灵州去设立学堂。
——
七月下,挑了一个吉日,刘协起程,赶往关中。
几道诏书,由快马送往各部。
——
杨修接到诏书,带着汉阳太守府的掾吏赶到郡界相迎。
两年不见,刘协变了模样,杨修也不再是一个白面书生。他面色微黑,两颊泛红,说话声音洪亮,俨然是一个粗狂犷的凉州汉子。
“德祖,别来无恙?”刘协笑眯眯地看着杨修,心情大好。
他虽然和杨修两年没见面,但他们之间经常通信,王异、赵昂等人也经常与家人有消息往来,他对杨修在汉阳的治绩了如指掌。
“多谢陛下挂念,臣安好。”杨修也打量着刘协,心中感慨。两年不见,刘协长高了很多,已经看不出多少年轻人的稚嫩,眉眼之间沉着准静,一举一动皆有帝王气度。
“此次东征,汉阳能提供多少步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