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斤铁针,加上包装(小纸包、大木箱)、干燥剂(木糠)的重量,包装状态下重量翻倍,算一百石。
届时,作场制作铁针一个月的耗铁量,一艘百石小货船能装下;一个月生产出的铁针(含包装),一艘百石小货船能装下。
这样的船,在鄱水上很常见,看上去不起眼。
一艘小货船,就能把作场一个月生产的铁针运往外地,却能给作场带来约三万贯(粗略估计)的利润。
若机器大幅增加,利润自然也会大幅增加。
引入水力驱动后的机械化生产,其威力“恐怖如斯”,让李笠自豪不已。
机器检查完毕,接上水轮动力,‘雷迪奇’开始吞食铁丝。
被截断的铁丝,在‘雷迪奇’的‘肚子里’不停移动。
‘雷迪奇’像吃水引(面条)那样把铁丝吮吸进‘肚子’,然后将一枚枚铁针‘拉’出来。
‘吮’铁丝的速度很快,‘拉’铁针的速度也很快。
李笠让工人们开始计时,检验‘雷迪奇’的稳定生产能力,随后和赵孟娘交谈起来。
“我之间跟你说过,机器的力量是巨大的,以往,用传统工艺制作铁针,一个人一天,也就只能做个十来枚。”
“若以人力为基础,简单的堆砌生产能力,这样的举动得不偿失,因为人要吃饭,要休息,精力也有限,不可能有太高的生产效率。”
“但用了机械设备就不同了,尤其是引入水力为动力,驱动半自动、全自动机器进行生产,生产效率大幅上升,利润也成倍增长。”
“若引入全自动机器,不需要人力参与,一个工人能看顾三台机器,那么,不需要太多操作工,也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
赵孟娘问:“机器运转要想快,水流就得湍急,光靠浮轮的动力,已经不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