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之最风流 > 261 重儒引风导以良

261 重儒引风导以良(3 / 6)

心而才没用痛下杀手。

和曹操等一样,荀贞对“浮华交会之徒”也是有警惕的,不止是因为他意识到随着他势力的增强,一些浮华交会之徒必会成为他扩权、集权的阻力,并且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缘故。

他认为:浮华交会是导致魏晋盛行清谈的一个缘由,清谈之风的盛行,又导致了许多“名士”徒有其名,无有其实,譬如现今的青州刺史焦和,名气很大,没有一点实干之才,没一点干才就又导致了西晋之灭亡,五胡之乱华。被石勒杀掉的西晋之清谈宗主王衍在死前叹道:“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他的这句感叹,荀贞自是不知,但对西晋的结局荀贞却是知道的,所以他更早地就察觉出来了“祖尚浮虚”的大弊。

虽是察觉其弊,可若想从源头上,也即时下“浮华交会”之风这里扭转却实不易。

杀掉几个浮华交会的领袖,或可以稳固权力,却解决不了本质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此风,唯有从根本下手,所谓根本,便是前文所述的那四个造成此风的政治、文化原因。

简言之:改革察举制,不能任“以名取士”成为主流,舆论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门阀大族间互相吹捧,发展到最终,只能会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从而导致阶级、阶层僵化,致使国家失去进步、变革的动力,荀贞可不想搞什么九品中正制,此其一也;其二,改革经学,以破浮华,儒学固有其弊,可较之“浮华”,儒学敦厚致用,在尽力使儒学不要陷入后世的僵化之前提下,从中长期来看,确是没有第二种更好的学说可以代替儒学。

只是,虽大致有了该如何解决此风的想法,一来此风历时已久,难以立变,二来当下首以军务为重,是而,荀贞却是难以大刀阔斧地正式施行,只能先试着引导,做一些铺垫准备。

本来,荀贞是打算在等到谋取了兖州一部、或者扬州部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