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亦是故交好友,袁本初如起兵,他也定会响应。而至於冀州,冀州牧韩文节是袁家的故吏,袁本初起兵,他怎会不应?”
兖州刺史刘岱和袁绍的关系非常好,刘岱不但是宗室,他从父刘宠还当过太尉,他也是“公族子弟”,年少时一直住在洛阳,那个时候他就和袁绍、曹操是好友了,可以说是“总角之交”,初平年中,刘岱和袁绍又和亲,袁绍在征讨冀州等地时,甚至有过一段时间都让自己的妻、子住在刘岱家里,以妻、子相托,这是何等过命的交情?袁绍如果起兵,刘岱不响应才怪。孔伷亦然,孔伷和袁绍也是老交情了,而且孔伷这次能出任豫州刺史,明面上是周毖、伍琼的建议,实际上则是因为袁绍的推动,袁绍如起兵,他也定会响应的。
冀州牧韩馥这个,荀攸料错了,韩馥固是袁家故吏,但对袁绍起兵却是反对的,可反对也没用,说到底他也是袁家故吏,到最后虽然不情愿,他不也是跟着起兵了?
有了这几个州的基本盘,以三州之力,形成一个半包围圈,击洛阳一地,确如荀攸所说:纵其不胜,亦不会落败。
刘备接触政治高层的东西不多,他出身低,对高层的那些“贵人”们之间的关系、交情很多不知道,这时听了荀攸之话,他为之恍然,连连点头,说道:“若如君所言,则袁本初此次如起兵讨董,确乎是纵不胜、亦不负。”
荀攸转对荀贞说道:“君侯,胜则固好,但只要‘不负’,这件事就可以做。”又顾问姚昇,“叔潜以为呢?”
姚昇沉吟稍顷,说道:“公达言之有理。”
程嘉半天没说话,荀贞问他:“君昌,卿有何高见?”
程嘉拈须说道:“我以为胜负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
“重要的是这件事之后,这天下的局势会如何展。”
荀贞抚案而道:“君昌所言,正合我意!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