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趣事。”
“谈谈世情你还行,孔孟之道你怕非李宣敌手。”荀衢评价了一下荀贞的才学,随即转入正题,问道,“你可知李家与长社钟氏有姻亲么?”
“知道。李膺的姑姑是钟皓兄长之妻。生子觐。觐又娶李膺妹为妻。”
“那你是否知道是谁把李膺的妹妹嫁给了钟觐?”
“我记得听阿兄说过,是膺祖,故太尉李修。”
“你还记得听我说过?那我且再问你,你还记不记得我当时都对你说了些什么?故太尉李公为何要把膺妹嫁给钟觐?”
“故太尉李修说:‘钟觐似我家的性子,国有道不废,国无道也能免於刑戮’,因将膺妹嫁给了他。”荀贞答至此,大概猜出了陈家为何差点取消婚约了。
果然,听得荀衢说道:“太丘公一生谨慎,囊日张让丧父,郡中名士无一人去者,唯太丘公独往吊唁。何也?张让炙手可热,故稍让之,以全家族。汝南许子将因而说:‘太丘道广’。今你在郡北强健无所避,所到处血流成河,这是全身保家之道么?以太丘公的谨慎,他会愿意再把女孙嫁给你么?在听说你在郡北驱逐国叕,手刃沈驯后,他就引了故太尉李公说的那段话,对子女孙儿说:‘荀家子酷烈行健,此非保家全身之道,招他当我的孙婿,也许会让我的女孙成为寡妇’。”
荀贞不知该如何回答,唯唯诺诺,说道:“是,是。贞知错了。府君也教谕过贞了,日后贞当改刑戮为仁爱,以礼让化民。”问道,“既然太丘公如此想,缘何?”
“缘何没有取消与你的婚约?……,你猜猜。”
荀贞和陈家的人都不熟,只与陈群说过话,他试探猜道:“可是因为陈群?”
“陈群?陈家所以要嫁女给你,倒是因为陈群。可太丘公之所以改变原意,并非因他。”
“那是因为?”
“所以我说陈家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