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啊!催你快点回来,把她迎娶过门。”
“是因为陈家女?”
“陈家女对太丘公说:‘钟觐也许能保家全身,但他早亡无名;李膺天下楷模,虽死犹生。荀氏今搏击郡北,为民解倒悬,国人歌之。女孙尝闻弟言:他在西乡时亦能行礼教,春秋断狱,乡民称颂。这说明他不是一味行事酷烈啊。孟子云: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每听到浊吏、豪强残民的传闻,孙为女子,亦气愤填膺,况荀氏子乃堂堂大丈夫也?酷烈犹可改之,无好恶则非人也。女孙宁嫁酷烈,不嫁非人。又且,荀氏名族,天下敬之,与我家三代交好,今大父既已将女孙许配他家,若因此事复又毁约,恐为世人讥’。
“太丘公听了她的话,这才改变了主意,没有将与你的婚约取消啊。——这些都是我上次去陈家,听陈/元方说的。”
荀贞大为惊奇,心道:“陈氏女才十五六,就有此等眼界?”
复又一想,又觉得也许是陈氏女有眼界,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她的年纪。她才十五六,阅世不深,又识字读书,应该正是处於崇拜英雄,喜欢幻想的时候,陈寔看到的是自己“不懂保身全家”,说不定她看到的却是一个“英雄形象”,故而说“荀氏子乃堂堂大丈夫也”。
这两种可能都有。不过,她最后一句话说的却是很对,陈家若因为自己在郡北驱逐了太多的浊吏,杀了一个沈驯而将婚事取消,传出去,肯定会引世人非议。陈寔之所以改变主意,恐怕不是因陈家女前边的话,而正是因为这最后一句话。
荀衢喟叹道:“贞之,虽因陈家女之劝,太丘公没有取消与你的婚约,可是他说的也不错啊。不避强御固能得美名,却也是取祸之道啊!我的从父是怎么身亡的,你忘了么?你今天去见家长,有没有现他又老了几分?你在郡北杀贪救民,在道理上来说你是对的,他身为家长,不好阻拦你;可是你这么做,却极有可能会给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