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 > 07 医学技术让我们更“亲密”

07 医学技术让我们更“亲密”(5 / 15)

从那以后,输血技术发展得相当快。今天,全世界每年要采集约8000万单位的血量。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也提供了全新的人际关联形式。当1单位血量从一个人体内输入另一个人体内时,血内携带的不同种类的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也随之输入。输血技术的兴盛,为微生物的流动创造了一条新型路径,有时候也为已采用其他方式流动的微生物提供了一条新路径,疟疾的传播就是这样。医学技术造就的新型连接方式,为那些原本不可能在人际间传播的感染源提供了传播路径;同时使动物传染给人的某种病毒有了另一种扩散方式,原本病毒可能就消亡了。

流行病大事记

今天,全世界每年要采集约8000万单位的血量。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也提供了全新的人际关联形式。当1单位血量从一个人体内输入另一个人体内时,血内携带的不同种类的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也随之输入。

我们知道通过输血会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其他逆转录病毒、乙肝和丙肝病毒,以及像疟原虫这样的寄生虫和锥虫病。甚至连我们在下一章还要提到的感染源——变异型克雅氏病(也被称作疯牛病)这样的朊病毒,也能够在血袋里存活(血袋是输血前盛血的塑料容器)。

除了从一个人往另一个人体内输血,血制品领域也在其他方面不断发展。以血友病为例,病人缺乏凝血因子,这种情形会对其生命造成潜在威胁。为了累积足量的凝血因子来解决这一问题,要经常从成千上万献血者那里募集合适的血液成分,结果导致患者与很多人发生关联。粗略估算下来,像在旧金山这样一个城市生活的A型血友病患者,活到60岁需要注射相当于7500剂量的凝血因子VIII。这意味着此人一生中可能要接触250万人身上所携带的通过血液传播的微生物。

好在如今很多血库会对常见病毒进行筛查。感染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血液通不过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