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这样的活动中解放出来了。就本书主旨而言,驯养活动也极大地改变了我们与人类世界里微生物的联系方式。
驯养活动与微生物传播
在世界各地的野外考察地工作时,我和我的合作者与当地猎人关系密切,监测在抓捕、宰杀和食用野生动物时跳到他们身上的新型微生物。不过猎人不是我们唯一的关注点,我们在农村也研究家畜——狗、山羊、猪和人类身边的其他物种。不管是野生动物还是家畜,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微生物库。当这些微生物集中到一个农场、一户人家或一个畜群时,就会茁壮成长。
家畜以不同方式向人类传染新型微生物。因为每一种家畜在被驯养前都有自己的微生物库,驯养之初的密切接触使它们将自身所携带的微生物传染给了人类。就这种早期的微生物交换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我的同仁贾雷德·戴蒙德在其杰作《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 Germs and Steel)中提供了详尽的证据。贾雷德在书中提到,温带地区家畜数量多,导致温带人口所携带微生物的多样性较丰富。例如,麻疹来自牛瘟,一种传染到人类身上的奶牛病毒。这种病毒跟驯养活动有关,一直侵害着人类。
人类跟家畜有密切接触,将家畜用于作伴、防身或者食用。这种接触可以达到不可思议的极端地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些少数民族妇女用人奶哺乳她们家的猪,以确保这些价值不菲的动物能成活。亲密接触到了如此程度,感染源的流动是不言而喻的。
很多发端于家畜动物的微生物进入人体的时间是在距今几千年前,那是人类首次驯养家畜的时间。在5000~10000年前人类祖先的驯养活动达到高峰时,从家畜那里传染到人体的微生物,对充实人类微生物库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以狗为例,它们身上大多数该传染给人类的微生物都已经成功传染。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