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芒果的肩毛果蝠
自驯养活动开始数千年后出现的尼帕病毒,向我们阐述了驯养活动对人类与微生物关系的影响作用。自驯养革命以来,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定居者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疫情的易感性是驯养活动前的人类祖先不曾遭遇的。
前农业时代主宰人类生活的是小规模流动社区,当时经由动物进入人类社区的新型微生物经常迅速蔓延开来,杀死某些个体,同时让小规模人口中的其他人有了免疫力。没有易感宿主的病毒是无法存活的。
流行病大事记
当农业中心周围建立起乡镇时,这些乡镇不是孤立存在的。社区间彼此连接,起初是通过乡间小道,后来就是公路。虽然我们可能认为这些城镇是相互分开的功能体,但从微生物的角度看来,它们整体上代表了一个更大的社区。随着这些相互连接的城镇社区发展壮大,就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为急性病毒提供了在人类永久存活的机会。
当农业中心周围建立起乡镇时,这些乡镇不是孤立存在的。社区间彼此连接,起初是通过乡间小道,后来就是公路。虽然我们可能认为这些城镇是相互分开的功能体,但从微生物的角度看来,它们整体上代表了一个更大的社区。随着这些相互连接的城镇社区发展壮大,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为急性病毒提供了在人类身上永久存活的机会。
对于像乙肝病毒这样永久寄生于宿主体内的慢性病毒而言,大规模人口并非其存活的必备条件,因为它们可以在很多年里一直繁殖子代病毒。这些病毒有在很小规模的社区内存活的潜能,它们实施一个长期策略——在战场上能打能逃,有朝一日还能重返战场。但是,像麻疹这样的急性病毒不能长期寄生在单个个体上,就需要有不断出现的易感宿主。当它们在人群中暴发时,会害死一些人,让余下的人获得抗体,并且通常不会出现持续感染的情况。
因此在驯养活动出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