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措施。定位储主后,我们也许能够仅仅凭借改变务农方式或者调整人类行为,就可以避免引发病毒交换的关键性接触,有效地切断病毒进入人体之路。
知道微生物有能力寄生于动物储主也改变了人类考虑公共卫生规划的方式。微生物能够双向流动,尼帕这样的新型人类微生物来自动物,已寄生于人类的微生物也可能重回到动物身上。就已寄生于人类的微生物而言,其动物储主可能会破坏我们的防控举措。如果我们在某一特定地区消灭了一种人类病毒,但该病毒能够寄生于动物,那么其有可能重现江湖,带来致命后果。要真正消灭一种人类病原体,我们必须知道它是否也有人类之外的储主。
尼帕病毒在1999年出现后,研究它的科学家们很快就将重点转向研究病毒的储主。多年后,野生动物、家畜和植物之间交错复杂的关系浮出水面。该案例强调,驯养活动能以复杂的方式为病毒感染人类提供新的通途。
尼帕病毒入侵的马来西亚养猪场规模不小。那里集中饲养了几千头猪,为病毒传播提供了一个成熟的环境。养猪的农民卖力干活,以期获取最大利润。他们既养猪赚钱,又从周边的土地上获利。该地区位于马来西亚南部,农民们的一个生财之道,是在养猪场里和周围区域种植芒果树,为乡村企业带来额外收入来源,提高其发展能力。
芒果树除了盛产美味的果实供农民出售,也吸引了一种学名叫作狐蝠(Pteropus)的大蝙蝠。想不到这种蝙蝠竟然是尼帕病毒的储主,是病毒与外界联系的桥梁。显然,现在看来是蝙蝠在享用芒果晚餐时撒了尿,又将咬过的芒果扔到了猪圈里(参见图4-5)。作为杂食性动物的猪,在吃芒果时接触到染上尼帕病毒的蝙蝠唾液和尿液。于是病毒迅速在猪密集分布的圈舍里传播。因为有时动物会被运送到其他地方,病毒又传染到了新的养猪场,偶尔传染给养猪者。
图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