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而香港是全世界税率最低的地区之一,但本地的工业却已经基本死绝了。
只能说英国人当初“朝三暮四”的手法玩得很溜,把一大批人忽悠瘸了,以至于几十年后还有人怀念当年当狗的旧时光。
香港表面上的直接税负看似不高,但却通过土地出让金这种间接的变相税收,在对所有香港人进行狠狠的搜刮。
国内的许多政策都是学的香港,结果差点把地方财政学废了。后世庞大的地方债务,已经成为悬在国人头顶上一座危险的堰塞湖。
看一个地方的税负水平高不高,其实只需看那里的财政支出有多大就行了,毕竟政府手里的钱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比如美国现在执政的里根政府正在积极降低税率,共和党能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是要推行小政府主义,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还要配以大规模财政赤字。
以至于美国政坛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民主党存钱共和党花。
但港英当局在香港可不是推行小政府制,比如香港是全球警民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而且香港还对公务员实行高薪养廉政策,由此产生的庞大开支自然要由全体香港人买单。
高地价直接导致了香港资产估值出现泡沫,使得香港长期承受了远高于周边地区的通胀压力,而这极大地损害了香港工业发展的潜力。
实际上除了卖地之外,港英当局还几乎对外发卖一切可以出售的东西。比如电力、电话、电视、巴士线路、出租车牌照、证券经纪牌照等等。
这些专营权对港府来说未必都像土地拍卖那么赚钱,只不过港英当局作为殖民政府,希望自己的治理难度越简单越好。
所以这种带有极高垄断性质,类似于早期买办制度的专营权,在香港一直盛行不衰,几乎遍及所有公共领域。
服装产业是香港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但因为服装属于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