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准备在桌案书写奏折,向朝廷报喜兼给诸将请功。有个姓杨的幕僚小楷书法写得好,李鸿章拍拍他的肩膀:“伙计,咱们来啊!”杨某立刻走到案前,按照李鸿章的授意一挥而就。这封奏折从拟稿到拜发,不过弹指一挥之间,其速度之快,在李鸿章所上呈的奏疏中大概也算“之最”了。
李鸿章春风得意的心情自然可以想见,但程学启带来的一个新消息却让他皱起了眉头。原来郜永宽等人不肯迅速接受整编、遣散,其部众依旧集中屯扎于阊、胥、盘、齐四门,而且郜永宽本人也未剃发。四王四天将以此讨价还价,试图争取更多的好处,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割苏州西南半城来安置其部下,同时分东北半城给他们作为官府。按照谈判协议内容,李鸿章、程学启许诺给以最高不低于二品的武将官职,但这只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四王四天将此次除表明希望得到总兵、副将官职外,还直接指明了需到何省任何职。
古语道,受降如受敌,意思是接收来降之敌要像迎战来攻之敌一样,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备,以防其诈。明代刘基在他的传世兵书《百战奇略》中,专门列有“降战”一篇。实际上,明末官军就吃够了降敌的苦头,李自成、张献忠都曾屡次投降明军,但却是降了再反,反了再降,最终养虎遗患,提前颠覆了大明江山。
清军在招降过程中,类似的教训也同样层出不穷。胜保最喜欢招降太平军和捻军,苗沛霖、宋景诗、李昭寿均为其所招降,结果苗沛霖被太平天囯封为奏王,宋景诗成了捻军劲旅,相比之下,李昭寿算是最好的,但也一直骄横跋扈,拥兵自重,且长期盘踞于苏皖交界的滁州等城不肯退出,令政府十分头疼。
吸取这一教训,湘军对于接受太平军归降一事十分谨慎,确实做到了受降如受敌。太平军一旦投降湘军,所部首先就要被整编、遣散,其目的在于压缩投诚者的实力,使之难于反复。比如曾与胡林翼、罗泽南激烈对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