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 > 天不助我

天不助我(1 / 2)

前线接连失利使僧格林沁受到了更多的质疑。咸丰不能不对此有所回应,他下达谕旨:“以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办理海防未能周妥,革去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并拔去三眼花翎,以示薄惩。”

尽管遭到处分,但僧格林沁并不以此为念,仍按原计划继续进行军事部署。他真正感到懊悔的,是不该撤出大沽南岸炮台。

原来在联军完全占领大沽炮台后不久,一场持续数日的狂风暴雨就席卷而来,泛滥的白河河水淹没了炮台周围的地方,使之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如果中国军队不提前撤出南岸炮台,到时联军的阿姆斯特朗等重型大炮都将无法动弹,他们要想发动对炮台的有效正面攻击也几乎不可能,南岸炮台是有望守住的。

当然谁也想不到有这场大暴雨,一名朝廷官员后来对联军谈判代表说:“你们攻下炮台乃是天不助我。”

僧格林沁一边埋怨自己没有在最后时刻坚持住,一边也怪咸丰不该给他下达弃守的谕旨,尤其是那句“天下根本,不在海口,实在京师”,更是显得很无头脑——京师固然是根本,可海口若失,要再保京师,岂是件易事?

正好大学士瑞麟率京旗兵九千人出防,也进驻通州。僧格林沁便问瑞麟:“前在大沽,我为守护津门,乃守南炮台。不知皇上听了何人的话,令我退守,我退一步,敌进一步,如何是好?”

瑞麟答道:“现在顺亲王瑞华、尚书肃顺都主张抚夷,所以皇上召王爷退守。”

僧格林沁这才知道,咸丰让他退守京师,除了要保住他以外,也同时受到了朝中主和派的影响,有退守以谋求和谈的意图。如今天津陷落,咸丰就更倾向于议和了,他一面不准僧格林沁等部“衅自我开”,一面按照英法提出的要求,改派曾参与过《天津条约》相关谈判的大学士桂良为钦差大臣,赴津会同桓福向英法议和。

桂良到达天津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