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顶电池的电流密度。
基于这种策略,在模拟实验室中的最新结果,效率达到了14.3%!
许秋突然想到了之前《自然·能源》文章审稿人说的那句话:“有机光伏领域13%的效率不算高,要以15%、18%为目标。”
现在看看,好像13%的效率确实没什么了不起,15%,甚至18%才应该是之后的目标。
本来莫文琳之前还规划了第五个、第六个三元体系的,这些体系就算发不了am级别的文章,也可以发一些二区的小文章。
但现在看到叠层的好处后,莫文琳果断和许秋申请要暂缓三元器件的工作,表示:“把手头上j2:pce10:ieico-4f这个三元体系的工作发表后,就暂时不做三元体系了。”
另外,莫文琳也很聪明,主动提出“实验她来做,只要许秋吃肉的时候能给她留口汤就成”,许秋自然也没有拒绝。
莫文琳的想法也很简单,虽然她也不知道许秋是怎么做到研究的领域都能取得突破的,但只要知道许秋能带她飞就足够了,跟着大佬混,喝口汤可能都是am。
一方面,我们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可能比人和金坷垃都要大。
但另一方面,对于普通人来说,人和人的之间的差异其实并不大。
选择大于努力,跟对了人,找到了一个好的平台,很多时候胜过待在原地“哼哧哼哧”的努力。
就比如,许秋其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魏兴思的。
可能在某一个平行时空,魏兴思回国n年,结果一直卡在“青千”上不去。
组里发表的最好文章也就是am、ees,开头带n的期刊,哪怕是nc都发不了,一年到头,加起来发表五六篇一二区的文章。
四十三岁,申请杰青基金,没评上;
四十四岁,申请“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