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数均分子量只有16000左右。
另外,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二批材料中各元素的比例相较于理论比例的偏差更为严重,表明聚合物分子在合成过程中的副反应可能较多。
至于学妹为什么不先做一遍各种表征,找到原因再去做合成,而是选择看似“拍脑袋做决定”直接去重复实验呢?
这是因为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虽然有各种表征手段可以辅助,但很多时候还是靠着肉眼观察和经验判断。
因为每一项表征都是要花费时间、精力以及金钱的,对于一些小课题组,因为经费不足,很多时候选择不做表征,全靠猜,而学妹主要还是时间方面的考虑。
假如在做合成实验的时候,每做一步反应都去打个核磁,做个红外来一个全套,才继续接下来的实验,那估计想把一个材料合成出来得花一个月的时间。
因此,为了节省时间,常用的做法都是先做实验后补表征的。
而且遇到实验失败,大多数情况下,也会选择假装问题不存在,无脑重复一遍之前的实验,而不是急急忙忙的做各项表征找问题。
类似于电脑重启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电脑问题一样。
邬胜男上周4tic的cm文章投出,现在她手里的工作已经清空,开始投入主要的精力放在杰青基金的撰写上,同时辅导两位本科生开展foic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器件测试等实验。
莫文琳这周叠层器件做的有所提高,效率被她优化到了13.4%,实现了13.5%+12.3%=13.4%。
组会上,许秋补充了之前关于叠层器件的几个思路,重点提到他经由模拟实验室检验过的一个有效思路。
那就是在“二终端法”的叠层器件中不使用中间的薄层电极,而是直接用两层几乎透明的传输层取代,这样可以显著减小顶电池器件的光损失,极大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