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战结束后,中国人很是郁闷,想想土造重炮再如何不济,给敌军造成的伤亡也不至于那么低。后来中方官员在登上英舰进行谈判时,便有意进行观察,由此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发现。
原来英军有一种很特别的防御炮击的方法,他们在战前用棉被盖住炮艇内侧,以防止炮弹击中后船板碎片爆裂伤人,同时还用消防龙头不停地进行喷水,这样就可以把伤亡降到最低。
僧格林沁听闻后,马上将这一思路运用到了新炮台的构建上。旧炮台是砖石结构,一个炮弹落下来,砖石碎片往往溅得到处都是,光这个就可以杀伤周围好多士兵,僧格林沁转而改用了三合土加高修筑。
三合土相当于古代的水泥,除了比较牢以外,被炮弹击中后,不会碎片四溅是它的一个显著优点。由于这个缘故,联军的炮火并没有达到他们想象中那样摧枯拉朽的效果。
战斗中,将领们身先士卒,也是炮台处危不乱的重要保证。僧格林沁分别任用了史荣椿、龙汝元为南北岸炮台指挥。自与太平军作战起,史龙二人就鞍前马后地跟随僧格林沁征伐,皆为打过很多硬仗的勇将。在联军开炮时,他们始终在炮台督战,眼瞅着炮弹就从旁边飞过去,两位前敌指挥看也不看,丝毫不把危险当一回事。
尽管大沽炮台并未在炮击中伤筋动骨,但何伯却误认为已严重削弱了守军的作战能力,遂指挥炮艇继续前扑。
第二片障碍区的铁链也被撞开了。在何伯的授命下,联军炮艇实施分工,一部分负责将铁戗拖开,其余炮艇由何伯率领,开足马力,准备一举冲过两百米的射击范围,直接向炮台发起攻击。
见联军炮艇发起冲锋,史荣椿和龙汝元亲自点燃巨炮,对敌艇进行轰击。有人劝他们回帐休息一下,二将眼睛一瞪:“什么时候了,正是将计就计,挖坑把这些洋鬼子埋了的时候,还要歇什么歇?”
所谓“将计就计”,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