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很是遗憾。
原本通过在辽人这边的情报,已经是确认了辽国的帝党耶律隆绪等人,已经准备对耶律珍下手的。
辽国起了内讧,这当然是绝妙的好事情。
不管一边是出于多么崇高伟大的目的,但内讧、暗杀一起来,都必然会成为一个污点,会让另一边的人义愤填膺从而与之不共戴天。
裂痕一旦产生,即便修修补补,但那道印子却始终会存在。
不过没有想到的是,耶律隆绪这些人行事如此不密,居然让校事府知晓,派出去的刺客被一网成擒,而更让吴可不喜欢的是,耶律珍居然选择了退让。
向一群准备谋杀他而且付诸了实际行动的家伙,选择了退让。
这些人,还曾经是他的朋友。
他们能活到今天,能手握大权,全都得益于耶律珍的斡旋,
可是现在,他们居然要谋杀他。
而他,居然选择了原谅,选择了退让。
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之上,这不可理解。
站在吴可的立场之上,他很恼火。
但站在一个国家的立场之上,站在一个政治家的角度之上,吴可却是佩服之极。
既然耶律隆绪他们放弃了这个举动,
而耶律珍又必须死的话,
就只能是吴可来动手了。
这自然没有耶律隆绪他们动手的效果更好。
虽然效果大差不差,
但终究是白壁有暇,不那么完美了。
不过敌人高明,对己方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高明的敌人,都得死。
耶律珍便是帝党与后党之间的一个中间人,一副润滑剂,这个人能有效地缓解双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他要是死在了东京城,对于掌控东京城的耶律隆绪等人而言,便是黄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