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朝前四大街行去,那里是府衙所在地。
邓神秀阔步向昌武城府衙行来的时候,昌武府知府陈鹤,正呆滞地坐在后院的藤椅上,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葡萄架下的那张朱红色条案。
这条案本是他平素用来描画丹青摆放画纸所用的。
此刻,这张条案,却被谢塘用一根根金灿灿的金条铺满。
“谢某素知大人清廉,日子过得清苦,区区千两黄金,买大人个两袖清风,为民做主无后顾之忧,谢某觉得千值万值。”
一身锦衣的谢塘,气度不凡,毫无行贿者卑躬屈膝的姿态。
“谢兄,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
陈鹤惊得站起身来。
这谢塘正是当今淮东侯谢昆的三弟。
如今谢玉身死,谢塘的来意,他再清楚不过,无非是逼着他发拿捕杀害谢玉凶手的海捕文书。
如果杀掉谢玉的是个普通贼寇,这海捕文书说发也就发了,偏偏杀人的是汉阳县新冒出的一位儒士邓神秀。
这位少年儒士,新近成名,但名声扶摇之上,便连他幽居府衙,也听过此人的名头。
士林舆论,对此人的“散发弄扁舟”一诗,和“卿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一句,极为赞赏。
但作为科举出仕的陈鹤知道,真正让此人名动儒门的,却是那首“天地有正气”的歌诀。
浩然气自问世以来,先后好几位儒门圣贤对“浩然气”做出过诠释,因论出多门,为此也引发了大量的争论。
如今,这位少年儒士的“正气歌诀”一出,简直要开浩然气诠释新风。
随着这“天地有正气”歌诀的流传,此人的名声在儒门中想不响亮都难。
这样一位儒士,便是犯了刑罚,他也只能慎重对待。
何况自上百丽人被谭明遣返后,士林内外的舆论对谢玉和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