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隋第三世 > 第834章:大隋半月谈

第834章:大隋半月谈(6 / 8)

所垄断,所以在学术上,我们是前进了一大步。然而不识字的人占了总人口的十之八九,这说明什么?”杨侗看了大家一眼,自问自答道:“说明书籍在这些人手中,仍然不能产生知识,它和白纸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他们所不懂的笔划……”

面对这话,所有人的心中很不是滋味,因为这是历史旧债,没有百年时间,根本弥补不了。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廉价的书籍,让识字的人精进,可以通过义学教育下一代人,他们也可以通过义学、书籍来明理。但那是以后。”杨侗继续说道:“目前不识字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而这些人心思比较单纯,也没有多少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绝大多数人喜欢肓从大势,人云亦云,每到天灾人祸发生之年,这类人往往是最先受人蛊惑的群体,要是别有用心的人加以挑拨,政局很快就会动荡起来,甚至很多利民的维稳政令,也因为有心人的刻意曲解,使百姓认为针对自己。所以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朝廷不说、百姓误会引起的祸事。有鉴于此,朕决定在天下发行邸报,逐条逐条的解说朝廷政令,将主动权牢牢的掌控在朝廷之手。”

其实报纸古代就有,只是流传面狭窄,真要计较起来,“邸报”就是最早的报纸,早在汉朝时期,各郡国都在京城设“邸”,其职能相当于地方驻京的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在朝廷内部传抄,后张贴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的新闻发布方式。

杨恭仁赞成道:“此法甚妙,只要政令、文章一出,即可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发行到各个郡县、乡镇。”

“不只政令,还能刊印大事件。”杨侗说道。

“大事件?”

“不错!”杨侗点头道:“二吐联军寇边就是一起事关国运、百姓的大事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