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 第183章 “老骡子”的辛酸

第183章 “老骡子”的辛酸(3 / 4)

“她老人家连孝布都准备了,嘱咐了我好几次,俺得把她的心愿了啦。”

老骡子说:“用不了多少布,您先拿两块就行,您家的亲戚少,近门子(五代以内的血亲)也少。”说着就动手撕孝。

男的是个孝帽,对方的白粗布,把三个角缝一块戴在头上。女人一个孝码,就是一条二尺长半尺宽的白布条,对折起来系在头上。

五服以内的近门子,晚辈都戴孝,亲戚来了现撕。儿女、侄子、和孙子还得穿白鞋,头一个月没空做,就把现穿的鞋外面包上一层白粗布。

一切安排好了,韩德库拿出一百元钱交给执事,让他们先用着打理丧事。

“老骡子”过来,把孝递给他们,换上包好的白鞋,以后就听执事的了。这也有个说法:孝帽子压头,万事听呵,自己不当自己的家。

院子里搭上灵棚,堂屋里的灵堂布置好,孝子就位。妇女在灵堂的右面陪灵,儿子在灵堂的左面陪灵。其他的男人跪在灵棚的左右,来了吊孝的就得陪着哭。

本村的人今天吊孝,男人在灵棚行个简单的九拜礼,妇女进灵堂烧把纸钱。

村里人吊孝是按家族进行,女人拿张火纸(草纸)。执事的先喊吊孝的来路,再喊吊孝的进程。

舅姥爷家的人先吊孝:“韩玉林携儿孙吊唁老太太,行礼,叩首,上香,敬酒;再行礼——;三叩首——。”听到执事的喊声,屋里屋外的孝子,开始大声哭。

行礼完毕,执事大声喊着:“拜祭完毕,孝子谢客。”

韩德库父子从灵堂出来,执事搀着,趴下给吊孝的磕个头,不论辈份,见人就跪。这也有个说法:孝子的头不值钱,见人就跪。

韩德库的姐妹来的快,进村就哭上了。“老骡子”听见了,出门领着她,进了灵堂,女婿留在外面吊孝。

女儿趴在灵堂右边,痛哭一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