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靠的是政绩。而政绩的好坏,是不是够提拔的资格,则都需要吏部去判断。天下的吏员数以十万计,这么庞大的吏员群体,谁该升迁谁该降职,吏部如何判断过问的过来?到时恐怕只能靠人情,甚至会衍生出暗箱操作,弊端非常之大!
“这很好办。”面对李邦华的疑问,朱由检解释道:“吏部自然无法管理整个大明的官吏,那便可以把职权下放,下放到省、府甚至到县。比如村镇的吏员升降任命权力,可交由县里负责,由该县所属州府进行监督,防止其间有舞弊现象。而县里官吏升迁任免,则由府里负责,省里负责监督。而吏部,只负责县令或七品以上官员任免罢黜奖惩升迁。
当然,吏部要定期派人往各地进行核查,监督地方官吏升迁任用之事,这也是吏部职责所在。”
“这不是应该归都察院管吗?”李邦华疑问道,都察院本就是监督官吏的。
“都察院是都察院,都察院御史们负责督察官吏贪腐失职,吏部也要对官吏任命进行自查。”朱由检道。
李邦华点点头:“臣明白了。”
“江东江南现在百废待立,南直隶各府正在筹建镇村官府,各种官吏缺额数量很大,如何选拔如何任用,朕便把这些事情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够尽职尽责,替朕分忧。”朱由检殷切希望道。
“臣必然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所托。”李邦华毅然道。
李邦华走了,宋应星又被太监带了进来。
“陛下,臣从来没有当过官,恐怕当不好这个工部尚书啊。”宋应星很是胆怯的道。
他不过是举人功名,在科学院干了好几年才从九品升为八品官科学院工科教授,现在却要做正二品的工部尚书,可谓是一步登天,这让他心中感到万分不安,生怕做不好有负朱由检所托。
“工部,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工程建造。整个大明,又有几个人比你更懂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