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记忆中割舍不掉的乡愁,源自于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
当时地震突如其来,民众住在帐篷中,没吃没喝的。
这个时候,炒杂碎配米饭这种价格低廉却搭配丰富而且味道还不错的美食,就成了灾区人的救命饭。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人对炒杂碎这道菜,赋予了乡愁的气息。
直到现在,也有一些老美千里迢迢回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为了吃一口记忆深处的炒杂碎配米饭。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美国人蹭了一把李鸿章的热度。
不过蹭李鸿章热度的不仅仅是美国人,中国人自己也蹭。
比如那道似是而非的李鸿章杂烩,就是典型的蹭热度菜品。
李鸿章杂烩,同样跟李鸿章没关系。
是有些人嫌杂碎两个字不好听,加上李鸿章是安徽人,就把安徽的杂烩菜给按在了李鸿章头上。
还煞有介事的编造了一些出访的故事。
什么招待外宾菜不够吃,李鸿章灵机一动让厨师做了一道杂烩菜,艳惊四座。
什么李鸿章吃不惯西餐,让厨师做了一道杂烩菜,被美国人无意中尝到后,顿时爱不释手。
这都是胡扯的。
堂堂一品大员,又是最喜欢讲排场的民族,怎么会沦落到招待客人菜不够的局面。
根据杂碎在美国的传播来讲,底层人也不可能天天吃海参玉扇贝兰片等名贵食材。
当时华工的生活状况,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去做那道杂烩菜。
但是中国的老百姓喜欢听这种故事,一些厨师也喜欢用这种典故,给自己做的菜品增加几分传奇色彩。
所以这种传说,一直到现在还有很高的流传度。
很多人到现在都以为,美国人喜欢凑在一起,围着炖锅吃李鸿章发明的杂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