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抗日之铁血使命 > 第三百八十三章:撤还是不撤?

第三百八十三章:撤还是不撤?(4 / 5)

力不当,非常背离起码的军事逻辑。

而在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最重要的一战便是徐州会战,这可以说是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如果说淞沪会战和忻口会战,中国军人以惨烈的战略、战术牺牲,换取了对日作战的宝贵先机,那么徐州会战暨台儿庄会战、徐州大撤退,则是彻底断绝了日军侵华主力由华北南下、西进,俯冲江淮、川陕的战略进攻计划。

这次大会战,华北和华中日军劳师远袭,既没有取得战略上的主动,甚至兴致勃勃的日军在战役也丧失主动,损兵折将,两个主力甲种师团被痛殴,溃不成军。

以至于日寇都不得不哀叹:“实在是日俄战争以来,日本皇军最大之耻辱。”。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成功破坏了日军华南军和华北军会师,以徐州向西作战的战略企图。

之后,徐州会战参战中国军队,还完成徐州大撤退,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的战略和战役胜利。

最主要的是中国军队在大撤退中,再也不是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山东的溃逃;当然也不再是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南京会战后,撤军演变成溃乱。

整个徐州大撤退,中国军队有条不紊,各行其道,相互掩护、配合——这出乎日军意外,也让很多为之牵心挂肚的高级将领们万分感怀,堪称为国军的一次新生。

可以说徐州会战和徐州大撤退,淬炼出一支中国抗战的主力军。

正因为如此,李国耀不想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改变这种有益的进化,他不想因为自己在南线挡住日军的几个主力师团而让国军高层以为自己有了和日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本钱。

所以李国耀决定按照战区长官部的命令后撤,他就是要让国军高层看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他也相信在经历了徐州大撤退之后,国军必将像浴火的凤凰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