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张宁的安排,至少也得等到明年夏天。
也就是说,要想在两辽之地有大的军事行动,必须还要再等一年多。
“恐怕万岁爷等不了那么久!”曹化淳说道:“万岁爷的意思呢,就是让你尽快从侧翼出击行攻辽之事,最好能有个像模像样的辉煌大胜……”
扩军事宜都还没有完成,军队建设也跟不上,还要把宣慰军拉出去执行战略任务,并且还要取得辉煌大胜,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崇祯皇帝这个人,虽然勤勉,但却有个操切的老毛病,这一点在对辽战略方便体现的尤其明显。
当初袁崇焕住持辽地事物的时候,崇祯皇帝的屡屡催问,不断发出“于敌决战”的暗示。
皇帝关系边关军事这本无可厚非,但远在京城的皇帝根本就不清楚地方军镇的真实情形,还要插手战略决策,分明就是外行指挥内行的意思嘛。
到时候一战不胜,不仅要损兵折将,还会堕了朝廷的威严,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
崇祯皇帝肯定不会承担军事上的责任,到了那个时候,这个黑锅肯定由张宁来被,他就会成为第二个袁崇焕。
“这行军打仗之事,不是说万岁爷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若是行事过于操切,恐怕会适得其反……”
曹化淳摆了摆手,示意张宁不必再说,慢悠悠的站起身来,有些无奈的说道:“说句大不敬的话,咱们这位万岁爷确实有些操切急躁了,但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我们这些个做臣子的不能一味的考虑自身,也得体谅万岁爷的难处。”
“宣慰军准备不足就贸然上阵,未必就能取得好的战果,万岁爷不是不清楚这个道理,实在也是因为没有别的法子。”曹化淳苦笑了一下:“万岁爷掌着大明朝的局面,时时事事都要从大局考虑,有些个局面咱们这些个做臣子的根本就看不到……”
崇祯皇帝建议宣慰军尽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