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袁崇焕执掌辽事以来,建筑坚城深堑,采取的是一个固守为主的战略。但他的这种战略却保守诟病,很多朝臣都职责他消极避战畏敌如虎,说他徒耗钱粮而不敢出战。
这种过于保守的战略看起来确实很“龟缩”,但却不是没有效果。之所以能够取得宁锦大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锁住了建虏的经济,让他们“穷困而不得出”,通过保守的防御型战略实现是逐步穷敌的目标,逼的金军不得不面对宁锦一线的坚固城防。
明军的野战能力远远比不上八旗辫子兵,贸然出去野战,看起来颇有勇气,也很符合武人勇猛无畏的作风,但事实上在两军交战这么多的记载当中,明军从未在野战中有过值得一提的胜利,而是每一次都因为野战被金军打的灰头土脸。
这种过于保守的战略本身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袁崇焕把防御当做了全部,没有在防守的同时找机会去做一些更主动的举动。
若是有一支能战之军,能够从侧翼对金人产生威胁,就可以实现以正守,以奇攻的效果。
以前毛文龙还在的时候,虽然东江军虽然不上能战,好歹也有过几次像模像样的趁机偷袭。自从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东江军迅速崩坏,失去了从侧翼牵制八旗军的作用。
绕来绕去,又回到当初的那个问题上:不该杀毛文龙。
毛文龙已死是无法逆转的事实,再怎么纠结这个问题也已于事无补。
张宁这么说,当然不是为了老调重弹,而是有新的盘算:“若是能够继续固守宁锦一线,我宣慰军出奇兵,从侧翼攻击,实现正奇相辅攻守相助,辽事终究可平……”
既然毛文龙已死,东边的牵制力量已经消失,那就从西边继续牵制。
事实上,现在唯一能够实现牵制作用的也就是张宁的宣慰军了。
有鉴于宣慰军在京城保卫战当中的卓越表现,这个说法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