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押题或背应试模板之类的方法,死记硬背后,在最重要的试策题混分。
所以第一部分的帖经题,全部是经义考试中的敲门砖,考察儒生学子们的基础素养,筛选出真正饱读经义的考生。
否则任由你其他能力再强,也只能铩羽而归。
赵戎审察完了卷子,收回目光。
捏起一根闲置干净的毛笔,再指间转了转。
墨池学馆考这两个内容,他倒也不意外,只是赵戎发现学馆所出的题目的难度与要求,竟比山下最严格的科举都要苛刻不少,不过……
“在下马马虎虎。”
赵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开始作答。
他直接翻开卷子第一面,当先便是十道帖经题。
目光快速扫过题干要求。
“十通八才算通过,最多只能错两道?”
他点了点头,上半身伏案,开始奋笔疾书。
不一会儿,就在周围学子们还苦思冥想浩如烟海的经义原文时,赵戎已经收笔了。
“抱歉,不巧我全记得。”
十道帖经题,他一气呵成的写完了。
哪怕是以往只是不经意扫过一眼的晦涩经文,此刻在他心湖里都能飞速浮现,如在眼前。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呵倒是巧了。”
赵戎看向他已写完的十道帖经题中的一道,笑了下,刚刚雪幼兄恰好默背过这一段。
这算是锦鲤附身?考前复习下都能蒙对题。
至于是考题泄露这种可能,赵戎想也没想,雪幼兄这种好学生乖乖女的性格怎么可能,要是说范玉树那小子,那才可信点……
赵戎心里道了声有趣,便继续答题。
只剩下最后的一道试策题了。
他抬手翻到了第二面。
入眼,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