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遮住所选句子中的几个字,让考生据上文或下文填写。
听起来是不是挺耳熟的?
赵戎想起了他前世语文考试中常见的古诗文填空……其实就和这个类似,只不过一者是考诗歌名篇,一者是考儒家经文。
“没想到重生一次,还是没摆脱你,古诗文填空……”赵戎默念一句。
不过,眼下考的帖经题,需要更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辨明义理。
因为儒家经义的范围太大了,要是出题偏僻些,那就是在‘经义的汪洋’里大海捞针。
而这试策题,也是山下儒生科举里面的重头戏,甚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同样的,也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成……前世的语文作文题。
它就是从经义中选取一句话,或是有名气的圣人说过的,或是不愿透露姓名但恰好从有名气的圣人身边经过并多嘴了下闲聊了句的圣人说过,嗯你可别真相信了他们是樵夫啊农民啊野人啊狂生啊这些书上给的粗鄙称呼,其实这些人都厉害着呢,不然也不至于说出一大堆把后世晚辈考倒的名言……反正赵戎是把他们当圣人看的。
所以试策题的形式很简单,就是截取儒经里的某一句话,当做试策的题目,再规定下字数,让学子们围绕它‘自由发挥’。
而这试策题里面,其实还有一個划分,就是修身类和治国类,含义也是顾名思义。
清楚了这次经义考核的两种题型后,另外还有明白其中一个小小的规则。
那就是,你若想第二部分的试策题有分,那必须得先通过了第一部分的帖经题要求。
帖经题一般都是十道,但是要答对相应的题数,才能算是过关,不同地方,判定标准不同,例如山下很多王朝的科举里是十通五、十通六,算是过关。
之所以有这种规制,是为了防止有儒生投机取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