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这个局面,弘治皇帝颇感无奈。
关于辽东、奴儿干都司的局势,张昭在私下里和他闲聊时,大致的勾勒过。
说的直白点,张昭就是希望奴儿干都司诸部起兵反叛大明,然后他出兵清理地方,把土地分配给移民。帮助大明开疆拓土,彻底的控制奴儿干都司。
换言之,当前建州女真苏护部起兵反叛,张昭迟迟不出兵,原因就在这里。
张昭希望反叛的火烧得更大一点。
而在平叛之前,肯定是要先将后路安排好。辽东这里,反对军制改革,反对卫所改革的旗帜就是辽东总兵郭令。
他看到张昭的奏章时,是支持张昭的意见的。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他在御前会议上实在不好直接驳斥重臣或者阁臣们的观点,否则必定会引来“乞骸骨”。
反倒是之前他若是就此事私下里和阁臣们商议或者招刘大夏觐见,反而可以畅所欲言。
议事规模,大有大的好处。小也有小的好处啊。
当然,私下里沟通,阁臣们和刘大夏未必真的会卖他这个皇帝的帐。需要耐心说服。
…
…
“呵…”
刘大夏话音刚落就引来吏部尚书马文升的一声嘲讽,“刘大人身为兵部尚书,目光短浅至此吗?”
刘大夏和马文升的关系不那么融洽。这时,脸黑下来。拱拱手,道:“马大人有何高见?”
马文升年龄更大,他今年七十九岁,作为数朝老臣,弘治中兴的参与者,他直接开地图炮,“你们只看到张昭盯着辽东总兵这个位置。难道就没有看到辽东目前剑拔弩张的局势吗?”
前文说过,以大明朝的政治格局,吏部天官是唯一敢于且能和内阁大学士当面“放对”的人物。
马文升并没把首辅刘健、三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