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屡次推辞,当今天子不许,这才“勉为其难”的上任。而且上任之后,立即受到重视。天子时常征询各种政务并委派给他执行。
在外朝之首吏部天官马文升老迈的情况下,刘大夏俨然外朝第一大臣。
然而,在此时刘大夏搞这一套,满座诸公连惊叹声都懒得发出。
因为,这对张昭没有哪怕一丁点的杀伤力。张少侠才是当前弘治朝第一红人啊。
比圣眷,这有一点可比性吗?
答案,他们用屁股都猜得到。
…
弘治皇帝高居于御座之上,一看到张昭开始骂人就颇感无奈,果然,还是要他来调解。训斥道:“张昭,刘尚书为国操劳,如何能说是尸位素餐?御前议事岂能无礼,罚俸一年。”
张昭认罚,谢罪后坐下来。
这也就是张昭。换个人敢在朝堂上这么“放飞自我”,结局是不可预料的。
诚然,大明朝是非常自由的。大明朝的朝堂诸公但凡撕破脸皮开始吵架,用词都不会客气。扣大帽子谁不会啊?
但那是同级别的大佬,谁也奈何不了谁。张昭现在的实力固然是强横,但在众大臣们的认知中,你一个十九岁的伯爵,和兵部尚书对上,还是属于下官。
下官在朝堂上骂大臣当然是非常爽的。该大臣还得在御前免冠叩首,自请求去。
但是,这只是一种政治姿态啊!真以为大明朝堂能这么玩啊?
比如:被骂的该大臣接下来不找借口整你?所以,很多时候都是骂人一时爽,然后火葬场。
当然,你要是职业喷子(科道),身上有执照上面有大佬,那确实可以不怕。但数数大明朝这一百多年,靠骂人出名、上位的言官有几个?
而且,被皇帝训斥,大半的大臣都会要凉。
君不见,成化天子不喜欢王恕,终成化一朝把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