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05章 旱地行舟2.0

第605章 旱地行舟2.0(3 / 7)

此就变成了船,这船就一辈子只能呆在沁水-丹水里航行,最后汇入黄河中下游。

因为只要大篷车的车底有永久式的车轮和轮轴留着,那它的水上适航性肯定是不如真正的船的,阻力,流体稳定性,都会下降。篷车这种东西,原本设计就是在大西北,水陆运输里程占比比较平均的环境下,不得已而用之。

篷车最怕的就是山地起伏的地形、哪怕走水路也不敢走落差大水速不稳定的山区河流,更怕山区小河吃水深浅变化快、过险滩的时候把船底的车轮子磕了,直接就是船体被顶起来解体、船毁人亡的下场。

所以,当年李素在从益州北伐关中的时候,只敢造独轮车,从头到尾没考虑过大篷车。大篷车是他北伐关中成功后、从关中大西凉大戈壁时才敢拿出来的。

现在,把车轮搞成一次性可拆卸、拆完后就永久变成船的设计,也只是为了解决“刘备阵营至今没有占领任何一个黄河三门峡以下的流域沿岸港口,所以没法在黄河中下游造船”的问题。

黄月英这种新船,其设计指标是真正意义上的永久性船舶,不是水陆两用的临时货,能充分满足山区河流水运。同时,又能在关中造好、陆路开过来,到并州一侧下水。

当然,因为这种船拆轮在山区河流航行后,就回不来了。所以原本用篷车运输时,可以节约掉的装卸工作量,又会重新冒出来。

现在只是第一次带货翻山,可以不用装卸,以后再回来接第二批货、打持久战的时候,就要在黄父邑安排很多民夫,把西边汾水来的军需物资卸船装车、往东拉三十里、然后再在沁水卸车装船。

这样的装卸工作量也是非常恐怖的,如果前线是几十万大军对峙,这边常年养活数万人数量级的码头工人是很轻松的。

不过,好在诸葛亮不是管杀不管埋的人,他跟着李师游历过一年“毕业旅行”,也带着当时还是未婚妻的黄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