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号小会议室,在座各位都是核物理专家,国家研究可控核聚变的正规军,只有杜恪一个,不是核物理专家。
不过杜恪对核物理也不是不懂,他啃过很多相关书籍,又没少进出庐州托卡马克装置,对人造太阳计划还是很了解的。当时实现了光笼技术后,他就知道,这绝对可以应用于可控核聚变。
果不其然,国内核物理专家都来了,热火朝天讨论了一个星期,兴奋程度依然没有减弱。
但事实上杜恪不太愿意参与讨论。
他提供光笼技术就好了。
可控核聚变毕竟是浩大工程,得国家机器来主导,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大批科学家合作。以杜恪的经历和经验,显然国家也不会让他来主持可控核聚变开发,所以,静静的看着别人搞就行了。他还是搞一些更实在的理论项目,在两个世界之间来回折腾吧。
“小杜主任来了,快座快座。”
“我们刚好讲到如何使用光笼技术代替磁约束装置,杜主任,你替我们考虑一下,应用光笼技术的话,托卡马克、仿星器是否可以被替代?”
“咳咳。”
杜恪清清嗓子,倒也没有推辞,他虽然不打算参与可控核聚变研究,但提建议还是愿意的:“不管是托卡马克还是仿星器,都需要磁体、真空室等大型设备制造,但是想要形成能约束核聚变的光笼,光笼发射器也是必不可免,但好处是光笼的约束磁场比普通磁约束要强力的多,而且也简便的多……”
光笼技术要约束聚变能量在一个固定光笼中,并不现实,因为核聚变能量太庞大,但可以定向约束能量逸散,并随时约束核聚变反应速度。
这就让核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从野兽成为了被驯服的家畜。
同时也为核聚变反应堆小型化,提供了巨大的可行性,未来可控反应堆登上普通飞机战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