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的。
此外祭祀、巡幸、较武、衡文,等等,偷一次懒,就可能发生不良的影响。身为天子,如果要想做好,实在辛苦。因此,只有在私生活上调剂。
***
宫闱事秘,皇帝的私生活,外间了解者不多,因此,有种种离奇的传说。但可断言者,清朝如穆宗不免荒嬉外,其他皇帝绝无如前朝任性而行、近于荒淫的恶德,即如穆宗的荒嬉,亦不过微行一事,较之明熹宗毫无心肝、根本连皇帝的责任是什么都不知道,还算高明多多。
皇帝的生活,照衣食住行的区分,我介绍溥仪自述的情况;这是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当然,他的衣食住行跟他的祖先已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了。
为皇帝管理衣着的太监,名为"四执事",四者:冠、袍、带、履。贮放上用冠袍带履,名为"四执事库",实即乾清宫东廊的端凝殿,取"端冕凝旒"之义。
据溥仪说,他"一年到头都在做衣服,做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总是穿新的"。又引用一份资料,统计出某年十月份中,做了皮袄十一件、皮袍褂六件、皮紧身二件、棉衣裤和紧身三十件。照此看来,棉衣裤和紧身,每天都可以穿新。又说:"单单一项平常穿的袍褂,一年要照单子更换二十八种,从正月十九青白嵌皮袍褂,换到十一月初一的貂皮褂。"
按:二十八种袍褂,载明会典,固然不错,但亦并非一成不变、到时候非换不可。溥仪为冲人,身不由己;内务府及内监,唯有靡费,始能中饱,故有如此大量制备衣服的情形。在此以前,殊不尽然,宣宗尤为节俭。
上用的衣料,不必外求,在洪杨以前,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衙门负责制办上用四季衣料;其他如皮统子则由边疆西北各省进贡。所需购自市上者,不过"贴边、兜布、子母扣和线这些小零碎"。但据溥仪记载,光是制作前述的皮棉衣服,这些"小零碎"就开支了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