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李娃 > 3.无日不醉(5)

3.无日不醉(5)(5 / 6)

破了他的真面目。

不过,实际上他是顾虑了。因为经过这一场劫难,他的容貌和神态都有了极大的改变,非复当年玉树临风的丰采;外表看来像一下子老了十年,而且畏畏缩缩地,再也不能想像他也曾有过意气轩昂的日子。加上每一次挽唱都换去儒服,穿上孝袍,自然更难辨识。而最主要的一点是,没有一个人想到五姓家的子弟、常州刺史的公郎会沦落到以唱挽歌为生;这心理上的蔽境,使他们再也无法认出郑徽的真面目。

他在出丧的行列中,看到过安阿利、刘伯守,还有秦赤儿,他们都没有认出他来,因此他慢慢放心胆大了。

西市凶肆的生意做得很发达。大部分的丧家都指定要“冯二”——这是郑徽“改行”以后所用的名字——唱挽歌;他有了特定的行情,凡指名要“冯二”应差的,另加两贯。

由于郑徽的挽歌,能让看大出丧的观众安静下来,造成肃穆哀伤的气氛,表现出对死者的最大的敬意;因此,有些丧家虽委托东市凶肆承办丧事,却希望有“冯二”来唱挽歌。这种要求,都为西市凶肆断然拒绝了。

东市凶肆的主人,十分不服气。挽歌只是葬仪中的节目之一,那许多投下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使人目为之眩的制作精美的仪仗,竟会不敌一个人的歌喉,在他是无论如何不能承认的一件事。果然如此,仪仗何用?只弄个人唱唱挽歌就行了!

于是,他挽请同行中的长老,向西市凶肆的主人提议,两家凶肆作一次比赛,希望打倒西肆,重振声誉,来恢复他的承办丧仪的领导地位。

暗底下是一场商战,而表面上却说得冠冕堂皇:“彼此同行,应该互相观摩。”

“是的,是的。”西市凶肆的主人,心里有些嘀咕,口头上却不能不表示同意。

“再说,秋天一到,各地方的单子云集长安;加以今年天子下了诏命,各道各州的地方长官,期以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