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查“算”赋。这是论人头计算的丁口赋,自十五出赋,到五十六岁为止,无分贫富,男女一律、每人每年纳赋一百二十钱,称为“一算”;贾人奴婢加倍。未成年的,自七岁到了十四岁纳“口”赋,每年每口二十钱。淳于意在缇萦四岁那年,就已移居阳虚,但又在临淄纳了四年赋,直到他三十二岁决心久住阳虚为止,逐年清查,一铢不少。
“还有什么?”胡啬夫又问。
“还有‘更’钱”
“那不须查得的。若是未曾‘践更’,当年就不得过。”
“为期确实,还是查一查的好。”
“那也方便。”
“更戍”只是淳于意一个人的事,查起来是比较方便。男丁自二十三岁起,每年戍边之夫,不愿去的出钱三百,名为“过更”。还有地方上的劳役,每人每年轮值一个月,轮到的时候,也可以出钱两千,雇人代替,名为“践更”。更戍大事,丞相的子侄亦无例外。如果当时点传不到。也不缴纳“更钱”,立即可以被捕治罪。簿书上记载,淳于意在临淄的十四年,有两年是亲自“践更”,其余都照例纳钱,两年亲服劳役,想来必是境况不好,拿不出两千钱的缘故。
整个情况都弄明白了。清清白白,一无瓜葛。宋邑拜谢了胡啬夫,兴匆匆地转往唐安寓所,把查询的经过,都告诉了他。
这总算是一个可以令人安慰的消息,然而太傅怒气不平,还是麻烦。师弟兄俩商量着,下一个步骤该当如何?
“府里我已托了人在那里,若有消息,立刻会来通知。”唐安停了一下说,“我的意思,想请你再辛苦一趟,到阳虚去面见老师,把这里的情形,细细一说,看老师是何主张?倘或见机,到临淄来替太傅陪个罪,一天阴霾,都可消除。”
“你不是说,太傅颇为负气,这样就是老师来了,也不见得有用。何况,老师的脾气,宁折不弯,你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