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可缓。决定走一步,算一步,尽快将开锣戏先推了出去;在”干部会议”中提出建议:2月20日开”中央政治会议”;3月26日”还都”。
于是,在2月18那天,周佛海继汪精卫之后,坐了飘着”太阳”标帜的军用机,飞到南京;在明故宫机场降落时,
“还都筹备委员会”的”总干事”罗君强,亲自来接;上车进城,直趋首都饭店。那时的南京,正是满目疮痍;而周佛海还是劫后初见,因为自从搞和平运动以来,他一直住在纸醉金迷的上海,从没有机会来看一看日本军队干的这些好事!
当然,他的心情是沉重的,所以在汽车中,一直没有开口;到得一处叫西流湾的地方,他突然喊道:“停一停!”
罗君强懂得他的意思,随即问道:“是要回老屋看一看?”
所谓”老屋”,其实还不到十年;是周佛海在”一二八”以后起造的。房子不大,却有一个地下室;当时高级住宅有地下室的,真是绝无仅有,因此当”八一三事变”一起,日本飞机轰炸南京,便有周佛海的许多朋友,到周家来避难,有的是搬了进来住;有的是晨至夕归;至于临时来逃警报的,更是不知其数。
平时每天必到的,文的有:梅思平、罗君强、高宗武;武的有:朱绍良、李名扬。武的不谈政治、文的则对抗战前途,多抱悲观,主张到了相当时机,结束中日事变。当举国都在要求”抗战到底”,群情愤激之中,独有这一批人,在地下室里,压低声音谈如何”和平”,因此,胡适之戏称周家是”低调俱乐部”。
如今劫后重归,周佛海回想当年,主张和平亦不过等于处士横议,在蒋委员长坚强的领导之下,这根本就是渺茫无据的事。而现在居然实现了;虽然只是”局部和平”,但世事的变幻莫测,也就足以令身历其境的人,低徊感慨于无穷了。
“桃花如故,流水依然!”罗君强用安慰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