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歧路灯 > 第四回 孔谭二姓联姻好 周陈两学表贤良

第四回 孔谭二姓联姻好 周陈两学表贤良(7 / 10)

不能多饮。”因问道:“寅兄在此掌教多年,学中秀才,数那一个是文行兼优的?”乔龄道:“祥符是个大县,这一等批首,也没有一定主儿。”东宿道:“品行端方,数那一个?”

乔龄道:“他们都是守法的。况且城内大老爷多,他们也没有敢胡为的。”东宿道:“萧墙街有个谭孝移,为人如何?”乔龄道:“他在我手里膺了好几年秀才,后来拔贡出去了。我不知他别的,只知文庙里拜台、甬路、墙垣,前年雨多,都损坏了,他独力拿出百十两银子修补。我说立碑记他这宗好处,他坚执不肯。心里打算送一面匾,还没送得成。说与寅兄酌处。”

东宿未及回答,那提壶的老门斗便插口道:“前日张相公央着,与他母亲送个节孝匾,谢了二两银子,只够木匠工钱,金漆匠如今还要钱哩。今日要与谭乡绅送匾,谢礼是要先讲明白的。”这东宿大怒,厉声喝道:“如何这样谗言,就该打嘴!

再要如此,打顿板子革出去。快出去罢。”这门斗方才晓得,本官面前是不许谗言的,羞得满面通红而去。这也是周东宿后来还要做到知府地位,所以气格不同。此是后话,不提。

却说两人席犹未终,只见一个听事的门斗,慌慌张张,跑到席前说道:“大老爷传出:朝廷喜诏,今晚住在封丘,明日早晨齐集黄河岸上接诏哩。”东宿道:“这就不敢终席,各人打量明日五更接诏罢。”起身而别,乔龄也不敢再留。

到了次日日出时,大僚末员,陆续俱到黄河南岸。搭了一个大官棚,大人俱在棚内等候,微职末弁,俱在散地上铺了垫子,坐着说话,单等迎接圣旨。巳牌时分,只见黄河中间,飘洋洋的一只大官船过来,桅杆上风摆着一面大黄旗。将近南岸,只见一个官走进棚门,跪下禀道:“喜诏船已近岸。”五六位大人,起身出棚,百十员官员都起了身,跟着大人,站在黄河岸等候。这迎接喜诏的彩楼,早已伺候停当。船已到岸,赍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