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气罢。我有堂上荆父台送的酒,你我兄弟,小酌一叙。”耘轩不便推辞,只得道:“取扰了。”
东宿吩咐:“将碟儿摆在明伦堂后小房里,有客来拜,只说上院见大人去了,将帖儿登上号簿罢。”于是挽手到了小房。
耘轩见碟盏多品,说道:“蓿盘固如是乎?”东宿笑说:“家伙是门斗借的,东西却是下程。他日若再请年兄,便要上‘菜根亭’上去的。”二人俱大笑了。又吩咐自己家人下酒,不用门斗伺候。说了些国子监规矩,京都的盛明气象,旅邸守候之苦,资斧短少之艰的话说。又说了些祥符县的民风士习,各大人的性情宽严。东宿忽然想起尹公他取友必端,便问到昨日新亲家谭公身上来了。这孔耘轩本来的说项情深,又兼酒带半酣,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
东宿闻之心折首肯。饭已毕,日早西坠,作别而归,东宿挽手相送,说道:“待我新任忙迫过了,要到年兄那里快谈一夕。”
耘轩道:“自然相邀。”一拱而别。
东宿回至明伦堂,见一老门斗在旁,坐下问道:“这城内有一位谭乡绅,你们知道么?”老门斗答道:“这谭乡绅是萧墙街一位大财主,咱的年礼、寿礼,他都是照应的。就是学里有什么抽丰,惟有谭乡绅早早的用拜帖匣送来了。所以前任爷甚喜欢他。”东宿见门斗说话可厌,便没应答,起身向后边去了。正合着世上传的两句话道:酒逢知己千盅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到了次日,副学陈乔龄请吃迎风酒,周东宿只得过来领扰。
两人相见行礼,分宾主坐定。东宿道:“寅兄盛情,多此一举。”
这陈乔龄年逾六旬,忠厚朴讷,答道:“无物可敬,休要见笑。”
便吩咐门斗拿酒来,须臾排开酒碟,乔龄道:“我不能吃酒,只陪这一盅就要发喘哩。寅兄要自己尽量吃些。”东宿道:“弟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