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还没有打算。
造化弄人,一直要到十几年后,三大殿才得以重建,朱瞻基终于也没能看到。
瑈璇点点头,知道朱瞻基准备再迁回南京,自己身份不该多问。换了话题笑道:“我想去摛藻堂找几本书,陪我一起去?”
朱瞻基自无异议,两人并肩往摛藻堂走去。瑈璇依旧叽叽呱呱:“哥哥,永乐大典太了不起了!真的很全,查什么都有!”朱瞻基笑:“那当然!皇祖父让解缙姚广孝两个重量级人物修的,几千人忙了好几年,还能白忙了?”
《永乐大典》成书于永乐五年,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当时称为类书,检索便利、内容浩瀚博大,永乐之前的八千多种书籍都编纂在内,共有二万二千九百卷。修成后被放置在南京皇宫的文渊阁中,北京皇宫中只带了一部分藏书;就这样也相当的了不起,看得陈状元啧啧称赞。
“大典犹看永乐传,搜罗颇见费心坚。兼及释道欠精覆,久阅沧桑惜弗全”。乾隆皇帝这首粗浅的七绝,说到永乐大典的包罗万象。在解缙总编的头一二年,书名本叫“文献大成”,局限于儒家;后来换了姚广孝这个传奇僧人做zhu,佛教道教各种书籍便都一网打尽。
瑈璇吟道:“上惟又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去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是永乐帝为永乐大典亲自撰写的序中的一段话。朱瞻基微微颔首:“盛世修书,皇祖父文韬武略,这部大典真可谓海纳百川、蔚为大观。”
这部宝贵的大典,一百多年后明世宗嘉靖皇帝抄了个副本,一百八十人整整抄了六年……可是再往后,战乱、火灾、偷盗,大典正本下落不明、副本也散失殆尽,如今只存世七百五十卷,真正的一个零头。诚可叹也!
瑈璇点点头:“陛下,”见朱瞻基瞪眼连忙改口:“哥哥,我想写封信给陈皓,可以吗?”说到“齐政治同风俗”,便想到了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