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美时代 > 152、何其所幸

152、何其所幸(1 / 5)

最后一幕在骤然加强的背景音乐中展开了。

现代戏剧舞台早已不是万长生以为的那样原始。

声光电控制的后台,其实更像是个阿里巴巴的宝藏洞,观众们在洞外,看见的只是洞口呈现那一点点场面。

坐在后台才能看见分为一层层的背景板、道具、场景,在天花板上吊着,在地板下藏着,随着一幕幕转换出现。

原本按照很多人心目中五四运动的经典场面,是一群年轻学子,斗志昂扬的仰头看着他们中间登高疾呼的引领导师,发表战斗檄文,旁边就应该是华表之类的背景场面。

这一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了。

可万长生才看了上半场,脑海里面想凸显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用今天给席大妈强调的那个三角形,这不应该是一群人里面鹤立鸡群的一个,而是呈金字塔状层层叠叠的很多人。

只有获得了坚实的民众基础,才有更多骨干,再拥戴着的精英,这是个三角形的结构,而不是一横上面突兀的一竖。

哪怕树立伟岸的形象,也要基于众多的群众基础,而不是拉开距离的单独独一个。

而且本来华表之类的象征意义,已经有点符号化了。

不懂这一套象征手法的万长生,反而出其不意的直接用了破败的城墙来表达国破山河在的气势,表达那种整个脊梁都破破烂烂,却依然挺立的坚韧。

那几位扮演导师的老戏骨,有衣衫褴褛的,也有带着血迹的,更有一身傲骨誓不低头的,拖着沉重的铁链,被无数学子推着登上城墙台阶!

历史上肯定没有这个场面。

但艺术的价值就在于,用极小的场面,极短的时间,浓缩精华般展现那些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如果没有提炼再造,那就成了老婆婆的裹脚布似絮絮叨叨。

艺术就是要有夸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