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明朝败家子 > 第四百三十一章:这就是圣人之道

第四百三十一章:这就是圣人之道(3 / 5)

样会思考,思考出来的东西,到底好不好,不在于这个人是不是学过格物致知,而在于,谁更具思考的能力。

王守仁道:“所以,至始至终,学生不曾反程朱,程朱能格物致知,所以他们为大贤,可这世上,又有几人,可以通过格物而致知呢?学生敢问先生,先生乃当世大儒,名动天下,先生是否已经参悟了圣人大道,已经穷究出了自然之理?”

这是一个陷阱。

你说你没有参悟,那么,连你这样的大儒,都不曾做到格物致知,还想不明白圣人之道和程朱之理,那么其他人,就更无法做到了。

可你说,不瞎比比,我就知道了,咋地吧。

这时候,你就不太谦虚了,那么一个致命的问题又出现了,程朱之学,亦道德亦宗教,乃道德与宗教合一的学说。所追求的,乃是人内在的道德圆满,因而才有了存天理灭人欲。

单从哲学而言,其实让一个人学习这样的学问,不是坏事,每一个人,毕竟都追求道德上的圆满,即人人都可成为圣人。

坑人的却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圣的啊,从前学习理学的人,是想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尽力的去做一个圣贤。可多数人,却要吃饭,要穿衣,这本身就是欲,而天下的读书人,所谓的读书,所谓的学程朱,本身就是为了功名,从一开始,他们的目的,就已和这种道德之学相背离了。

道学先生文素臣倘若一点都不谦虚,直接说,圣人之道我已参悟了,程朱的学问,我都懂,这本身,就违反了理学之说里,对道德的标准。

文素臣不能这样回答,他只淡淡道:“此言大谬,圣人之道于自然之理,岂是吾辈可以轻易参悟。”

王守仁笑了:“既无法参悟,为何要求人人都学,又为何文先生认为程朱之学,乃是正理呢?”

“历来都是如此。”文素臣这句话,有耍流*之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