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圆凿挖出了炮管、弹仓、炮碗,然后让铁匠用铁箍把炮身箍起来,这是后世榆木火炮的前半部分。
因为李宪从来就没有想过什么前装火炮,而是一开始就想到了炮弹,所以整个设计思路就是后装火炮。
如何才能把后面的炮碗和弹仓扣在一起,而且能够抵抗炮弹发射的巨大后坐力呢?
“他娘的,搞发明真是麻烦啊。老子不就是想弄一门最简陋的火炮吗?首先就设计了一批量具,现在竟然还需要设计紧密扣件!”
不能生产螺杆,紧密扣件就必须另想办法,所以李宪一连三天没有给女兵们上课,让她们自己复习。
“只能使用杠杆原理,在炮身一侧安装铰链,另一侧安装锁扣,在炮碗上兜底焊接上铰链槽。”
想起来简单,结果又是好多天的失败实验,总算是把铰链和锁扣设计出来,究竟能否把炮弹“发明出来”,然后还能够打出去,火药是关键。
快马加鞭返回县城司令部,新木炭还没有烧制出来,李宪只能从库房里面挑选了一批品相较好的木炭,然后用手碾碾成粉末。
自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没想到更大的麻烦又来了:如何称重呢?
既然要生产炮弹,那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就必须是标准的火药配方,称量必须绝对准确。
“老子设计的是标准后装火炮,和明朝的那种前装残次品根本就是两码事。黑火药的配方完全是剽窃马克沁重机枪子弹,绝对不能搞什么大概加估计,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炸膛的严重事故。”
李宪自怨自艾大半天,最后只能命令祁三郎带领一个排,把硫磺、芒硝分别搬两桶,另外装了两马车木炭到白云山庄。
“发明”机械天平势在必行,否则就没有标准了。
麻烦一个接一个。
要想发明标准称重的天平,制作天平其实并不困难,首先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