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口,以免破坏成都商行的生产积极姓。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刘晋戈认为农具、粮食都不再收购之列,甚至就连进口耕牛、马匹也需要详细论证,以免冲击成都马行的养殖热情。为了保证本土产业,刘晋戈还发下禁令,不允许进口货物在市场上出售。
而熊兰不愿意发行更多的欠条,虽然邓名说过放宽限制,但他牢记那句“曹艹的粮官”的威胁,在熊兰看来,现在武昌执行的记账式交易很好,不打算给武昌运去真的欠条,最好连一元也不要放出都府,免得他难以掌握。在熊兰的设想里,最好就是从武昌运一批货回来,在成都销售后,所得的欠条缴入官府,然后发给一个凭证,再送回武昌凭此取货。
至于秦修彩,最关注的是他的税务局能抽到多少税,力主由税务局垄断这笔进口贸易。秦修彩全力支持熊兰的计划,声称他的税务局可以负责出具熊兰口中的那个凭证。
不过秦修彩的计划并不完全符合熊兰的利益,他希望私人银行能够从中牟利,来提升自己的政绩。同样,这个计划也不符合刘晋戈的设想,他担心银行为了牟利会侵害他扶持工业的大计,从而让邓名对他的工作不满。
由于三方扯皮,武昌的货物越堆越多,但成都方面却没有商行有兴趣、有能力展开进口贸易。
利用和熊兰还有秦修彩的私人关系,于佑明说服他们背着刘晋戈让成都工业银行从事这个买卖,整套流程就是于佑明在武昌购买货物,但是不支付欠条而是由随行的税务局副局长朴烦出具凭证给武昌货物总管入账。等这些货物销售换得欠条后,一部分纳税给税务局,一部分成为工业银行的利润——邓名在定价中给私人商行预留的利润是很明显的,成都央行和税务局都迫切想从中分一杯羹。
在得到不进口农具、牲口的保证后,刘晋戈也同意了于佑明的计划,他也想修复一些同浙江人的关系,他还建议于佑明优先购入生铁和草料,以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