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盐生意对成都的经济无异于一针兴奋剂,带动了工具制造业和银行业的发展,于佑明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本来就闲得无聊,见银行业红火,就和其他一些同样清闲的人合伙办了个银行。
“我是在安庆时追随提督的,蒙提督不弃,受命执掌一军,到了成都后卸下军职,然后就当上了这个行长。”于佑明挑挑拣拣地对周培公叙述了一番自己的经历。
“唔。”周培公心中对来人的身份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邓名的心腹将领,卸下军职大概是为了掩人耳目,此次来武昌多半也是邓名授意。
“要认真应对,不要再被邓提督给坑了。”周培公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聚精会神地等着于佑明的下文。
“听说武昌这里的商行需要欠条,我此次正是为此事而来。”于佑明虽然买了一个银行经营许可证,但在成都却没有能开展什么业务。
不过在和熊兰、秦秀才的闲聊中,于佑明探听到了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邓名有意卡武昌的脖子,划拨出一批只允许用欠条购买的食盐,用这批货物吊起武昌的胃口后,再购买一些成都需要的物资。
前不久这个消息又有了升级版本,熊兰和刘晋戈都收到邓名派回的使者的通知,称武昌除了食盐外,还有一批其他的货物,也都是需要用欠条购买的。邓名的计划是,让武昌用船只、生铁交易欠条,然后再用欠条交换这些他故意囤积的货物。邓名此举除了帮助成都获得需要的物资外,也想趁机扶持成都的水运贸易商行,货物定价中就有给商行预留的高额利润。
具体艹作问题邓名并没有详细交代,让成都见机行事,他的预想就是组建一些商行,让他们充实这种贸易。但邓名的计划到了成都后,立刻就被他留下的官员按照各自的设想修改了。
刘晋戈时刻牢记着邓名让他发展成都工业的指示,所以定下调子,凡是成都能够自己生产的都不